互联网新时代,纸质书还有未来吗?

作为一家坐标武汉出版服务公司,我们每天的工作都在与书籍打交道。最近几年看到了不少关于纸质书的流言,“预计XX年纸质书就没有销售市场了”,“纸质书XX年就面临消亡的问题”,大家多多少少有在热搜词条或朋友口中听说。

在过去的三年疫情当中,更是推波助澜了电子书和线上教育的热潮。中小学更多选用电子屏授课,大学生也是投影学习。

很多进入职场的新人觉得纸质书受众面窄,出版行业更是前途渺茫。由此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是这样回答的。

“现在学校只有新开学发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我平常基本不太爱看书,纸质书和电子书都不怎么看”。

“图书馆就是纸质书最多的地方了,可能除了文学院会接触书籍多一点吧”。

“以前喜欢看小说,现在偶尔去书店拍照打卡才会接触到纸质书”。

作为出版行业的编辑,每每听到这些忍不住寒心。但这些就意味着“纸质书的消亡”吗?纸质书是一直在走下坡路吗?

1用数据说话:纸质书仍然是读者首选,且无可替代。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较上年有所提升,纸质图书的阅读优势仍然明显。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的81.3%提升了0.3个百分点。

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

另据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中,有11.9%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较2020年的11.6%增长了0.3个百分点;有8.7%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较2020年的8.5%增长了0.2个百分点。这个消息也令人振奋,毕竟有一成多的成年读者阅读了10本以上纸质书,显示了纸质书对众多读者巨大的吸引力。特别令人振奋的是,从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来看,纸质图书仍然是第一选择。2021年,有45.6%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20年的43.4%上升了2.2个百分点。这个增长幅度和近一半的成年读者首选纸质书,也让我们看到了纸质书的不可替代性。

2纸质书仍然是全民阅读的主要介质。

前几年有一个美国作家说纸质书不出五年就会消亡,如今五年早已过去,纸质书不但没有消亡,仍然是全民阅读的主要介质。在眼下这个互联网发展迅速、碎片信息成为主流、人人唱衰纸质书的时代,在往年数据上的分析里,让我们看到了数字阅读依然同纸质书阅读并驾齐驱。不过,二者只能是互补和共存的关系,没有谁能够取代谁。

3阅读纸质书更能让人沉淀,包罗万象。

有人说,东西吃到嘴里才算真实,书籍拿到手上才是阅读。有人喜欢纸质书印刷的纸墨味,而我更喜欢读书时翻阅纸张的节奏。

阅读纸质书,还会让我们边阅读边思考,这样的结合,会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效力和张力,让阅读变得更加涤荡人的心灵,带给我们视野上的宽广和知识的充盈。而且读纸质书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反复咀嚼,也就是慢阅读、深阅读。这跟一些网红和名人,鼓吹快速打卡式阅读是截然不同的。

纸质书更能让人沉淀,包罗万象。

4纸质书是精神食粮,也是个人和企业打造ip的利器。

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当下,善读就是要学会筛选,不读一些庸俗无聊、无病呻吟的读物,而是向经典、向大师看齐。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认为,阅读要博学之,精约之,恒久之,思悟之,笃行之,就是贵博、贵精、贵恒、贵悟、贵行。一直以来,书籍都是“精神的食粮”,也是学习的渠道。

从古至今,诗人爱写诗留下千古足迹。名人传记也不计其数,大家总想留下些什么。现如今,不少名家,企业,甚至明星都开始出纸质书。有一本好书“傍身”,那一定是给你和企业贴上了“文化”“高知”“才华”“饱腹诗书”的标签。

纸质书不仅是精神食粮,也是个人和企业打造ip的利器。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的崛起,抢走了不少人的业余时间。但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几千年来都是纸媒时代,一字一句慢慢走过来,怎会就此消失?我依然相信纸质书不止有未来,而且它的未来更是一片辉煌。

出书预约快速咨询通道:http://shop.zhongzhengchuban.com/yuyue/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