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即售价,开启图书销售的新赛道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对读者来说,在线上买书有高低不等的折扣,这似乎成为线上售书的优势。一些实体书店因为深受线上低折扣售书的困扰,也不得不开始打折。由此,无折扣不卖书,似乎成为当下图书发行业的标准动作。甚至近年来,屡屡有“网红”打着“1元破价售书”的旗号扰乱行业生态。

应当看到,图书是一种薄利的产品,在低折扣的价格售卖模式下,容易引发市场混乱。

面对图书市场低折扣销售的窘境,很多人都提出了反思。也有众多出版机构联合抵制6·18促销活动。就在出版业都在为低价纠结时,近期笔者看到的一则定价即售价的市场实践,让人眼前为之一亮,让我们在屡见不鲜的低折扣竞争中,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见到了一种迥异与其他出版机构的做法。

轻读文库的大胆实践

据媒体报道,一个全新的内容潮牌“轻读文库”年初与读者见面,为年轻读者提供了更轻松、更多元、更深入人心的阅读选择。该品牌亮相后,以定价即售价的销售模式,引起了行业广泛的关注。

笔者从已经问世的10种新品看到,这套书理念超前,主要为Z世代年轻人提供“轻阅读”,形式上大胆创新,每本书平均不到200页,重量不超过250克,定价亲民,平均每本定价30元,定期分批发布。

出版口袋书,一直是出版机构的有效尝试,已有很多深入人心的品牌。然而,这套口袋书却在制作与销售环节都有所创新,不但选题模仿了类似顶级户外品牌的产品模式,每条产品线都以有主线的字母命名。如“T文库”(通识文库)聚焦数字科技、互联网、天文、大脑、人工智能、建筑等领域的纵向阅读。

令人惊叹的是,这套书的发行明显不同于常见做法,起印量都是5000册,发行政策要求渠道商60折现款结算,线上线下全部按照定价销售,没有折扣。从市场反馈看,有3本书实现了加印,所有产品的实销率都超过50%,而且全部在签约的线下实体书店定向首发。

背后是产品的精准定位和实力

这种在线下实体书店无折扣售书的模式,看似大胆超前,其实是和产品的准确定位、选题新颖密不可分的。试想,没有优质图书产品线在背后强有力的支撑,一套图书产品要采取无折扣销售,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便按照现有的书店经销模式——先售卖后结算,这种定价即售价、要求现款结算的发行政策,估计也会遭到很多实体书店的抵制。毕竟,很多书店的流动现金也并不是多么充裕。

在新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图书市场亟需与时代同频共振。要勇于砍掉图书销售的诸多水份,砍掉滥竽充数、可有可无的平庸选题,并精准锁定目标人群,量身定做适合其阅读与购买能力的产品。

面对轻读文库的大胆探索,有论者称赞他们干了一件有可能改变出版业的大事。笔者以为,以一个品牌来撬动整个图书销售形态,显然势单力薄。但是,在整个市场上,有这样一个异军突起的品牌在尝试新举措,显然会对目前的图书发行生态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如果采取这种无折扣售书模式的出版机构更多了,那么低折扣售书的恶性循环或许会有所遏制。

令人欣喜的是,定价即售价这种模式,还会进一步挤掉图书定价的水份,如该套图书原来的市场定价应当在45元,但是统一在30元这个区间,就能把最大的利益让给读者,把最好的选题,以最适宜的方式进行呈现。也避免了目前图书市场上的高定价、低折扣等违反市场规律的举动。

说到底,图书价格不是简单的定价问题,它关系到一本好书,能否最终有效地抵达读者手中。笔者问过几家实体书店的工作人员,被告知,只要内容好,读者不在乎图书的定价。在京城新落成的茑屋书店,所售卖的图书都不打折,但也没有挡住读者购书的步伐。毕竟,这里的选品和读者定位还是很独特的。

轻读文库的定位是Z世代读物,这是一个人数十分庞大的群体。因此,这样的定价、售价还在合理区间,符合大多数年轻读者的心理需求。

图书市场销售并非一成不变,也需要一些带有破冰性质的尝试。轻读文库定价即售价的尝试,不但还原了图书产品的本质,也让我们看到了优质图书选题,完全可以实现优质平价,而不是以单纯的低折扣取悦读者,致使整个市场失衡。优质的产品不一定要靠打折来取悦读者。轻读文库的定价即售价,卖的是一种底气,卖的是一种品质。这样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优质的图书产品,一定要有适合自己身份的价格,绝不能以低折扣来自毁长城。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