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业是内容产业,“内容为王”凸显了出版业的产业特性和优势。编辑作为内容经营的策划者和运作者,构成了出版业创新驱动的主体。在内容经营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技术的版本升级,也不是材料的更新迭代,而是编辑发挥“点石成金”的策划优势,引爆创意,激活思维,在内容资源的深度挖掘开发中,提升内容资源的文化“骨密度”含量,把内容资源转化成有市场生命力的产品,生成新的价值。在内容经营创新中实现内容产品增值的最大化,既是出版业产业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出版物的结构及研发模式不同于物质产品。物质产品的性能,取决于原材料、材料的组装及加工工艺,原材料的科技含量越高,材料的组装及加工工艺越先进,产品的性能就越优越,产品的价值就越高。出版物由内容和纸张等载体两部分组成,内容是核心资源,载体附属于内容,内容的价值决定了载体的价值。以多种形态呈现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和信息,成了内容的“原材料”资源,这些“原材料”包罗万象,俯拾皆是。“原材料”中,既有需作者授权使用的版权作品,也有无偿使用的公版作品,而且后者相对更多;既有成形的出版物及文字资料,也有无形的信息等。
编辑的内容经营,就是通过“点石成金“,对内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专业加工,通过选题策划、物色作者、组织书稿、加工修改、编辑校对、设计制作、专家审读、宣传推广等专业流程,使内容资源在开发中产生新的价值,焕发新的市场生命力。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处不有、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犹如浩瀚无垠的海洋,为编辑的内容经营,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为编辑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了任意驰骋的广阔空间;为编辑创造潜能的显现,为编辑文化报国理想的实现,带来了无限可能。对编辑来说,缺的不是内容资源,缺的是内容经营的创新思维和实施路径。
选题策划思路的创新
内容经营的创新驱动,集中体现为选题策划思路的创新,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性作用。选题创新的过程,也是编辑突破原有的思维“天花板”,深耕历史人文资源的过程。选题思路的创新来自编辑对日常信息的捕捉能力,来自“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职业敏锐,善于从不经意获取的信息碎片中,觉察到不一般的信息意义。
如2022年的一天,知名出版人张秋林读到朱虹的文章——《为什么说小平小道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其新颖独特的视角以及翔实深厚的论述,使他眼前一亮。职业敏感的驱使,他当即形成了把文章拓展成著作,于2024年推出《小平小道》,纪念伟人诞辰120周年的选题思路。为此,出版社成立了《小平小道》编辑团队,编辑团队把尊重作者创作理念与发挥编辑专业服务优势,把确保历史真实性与创新表现形式,把作者的独特视角和见解与图书的叙事风格结合起来,与作者紧密合作,全面对接,从大纲制订、材料选取、人物刻画,到每一张配图,多次和作者沟通,共同打磨书稿内容。作者在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实地考察、采访相关亲历者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编辑对此进行了全面梳理,编辑团队还四次到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小平小道陈列馆进行实地采风,拍摄了大量图片,在伟人精神遗产的挖掘中,结出了硕果。
深挖出版资源的当下价值
内容经营创新的核心,是在深耕中实现出版资源的升值,创造更多的优质内容增量:或是催生新作,促成作者的构思创意实现向作品的转化和提升;或是翻新修订,让“老树发新芽”;或是延伸拓展,把内容IP做到极致等。
如“先后BOOK”策划人通过“摩登+古典”的思路创新,把传统经典内容与时尚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策划了《天生骄傲:李白&苏轼诗词选》,赋予了图书更多的功能,让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在新的表现形式中获得重生,在新时代重放异彩。策划人抓住每一代人都需要经典滋养的潜在需求,采用了非常独特的装帧方式——右翻是竖排的太白诗,左翻是横排的东坡词。两本书封底相互连结,可以180度平摊,左词右诗同时阅读;并把“远方”具象为一对充满态度感的行李牌——黑色的“仰天大笑出门去”与银色的“两脚踢翻尘世路”,还做了一个写上李白名句“一杯一杯复一杯”的开瓶器,随机发送给读者。读者从李白的诗与苏轼的词合二为一中,在诗和远方的共鸣中,得到了心理陪伴和解压的感觉,并在与诗人的对话中亲近了经典,得到了经典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