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金华武义县,一座“童话之城”正在拔地而起。
这里,是著名童话作家汤汤的家乡。以汤汤及其作品为圆心,形成了一条包括图书、童话剧、童话研学、童话大赛、童话节等多业态在内的文化产业链。
在这里,武义县政府专门成立“童话办”,围绕“童话武义”打造区域文化品牌,让童话成为这座江浙小城的代名词;举办国际赛事和文化活动,让本地儿童和全世界的孩子一起,读童话、演童话、写童话、游童话……
每年4月,童话大会在武义县拉开帷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小朋友因为童话来到这里。
武义出了个童话作家
在武义县乃至金华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由一群儿童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发起的童话大会已经举办了九届。而这一切,或许都要从武义县本土童话作家汤汤说起。
汤汤,原名汤红英,1977年出生在浙江省武义县南缸窑村。小时候,汤汤在村子里度过了自由无忧的童年。在物质匮乏,可读的书不多,又没有电视可看的日子里,她和小伙伴们靠“想象力”讲故事、做游戏。那时候,她就成了那个编故事的人。
这种即兴讲故事的能力,为汤汤日后的童话创作埋下了小小的种子。后来,她中专毕业后成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一个艺术品”成了她的梦想。26岁时,汤汤参加了当地教育局组织的儿童文学讲习班,听完第一天的课就对儿童文学产生了兴趣,给孩子们写故事的念头开始生根发芽。她说写作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让学生们也爱上阅读和写作”。从未想过真的能成为作家,更没想过后来因为写作与更多的美好相遇。那时候,汤汤几乎每周都写一个故事,写完就读给孩子们听。
2004年时,她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作品被登在了《小溪流》杂志,拿到稿费就跟学生们一起买雪糕吃。2007年,她想起小时候养过的一只母鸡,写出了《守着十八个鸡蛋等你》。学生们听完先是疯狂大笑,而后默默流泪,这让汤汤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写童话的感觉,在心里期许“这辈子也许可以当一个作家”。2010年,她以自己与儿子互动为灵感写就了《到你心里躲一躲》,并首次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从此,她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以2004年为汤汤童话创作的起点,迄今正好20年。在过去的创作生涯里,她写出了主题丰富的各类短、中、长篇童话,先后三度斩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浙少社”)于2017年推出的“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系列畅销近90万册,版权输出到英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起来做一件“童话的事”
但或许她自己也没想到,文学从故事和图书出发,可以延伸出如此丰富多样的形式。
2014年春,武义著名文化地标“璟园”开建,在武义城南金丝山谷平地建起了一座江南园林。璟园引进了一批文化名家工作室,汤汤也被邀请入驻,并注册了“汤汤童话写作工作室”。一开始,汤汤和好友王小玲想在这里开办公益的童话书屋,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看书,汤汤闲暇时也可以给孩子们讲阅读和写作,还可邀请全国各地的作家做讲座。2016年1月1日,汤汤童话书屋正式开放。
就这么写着,玩着,有一天汤汤突然问王小玲:“小玲姐,我们要不办个童话节?”虽然她们都不知道童话节应该怎么办,但汤汤有个“智囊团”,儿童文学评论家、时任浙少社副总编辑孙建江就是其中一个。也在那时,浙少社和汤汤合作成立了“汤汤童话创作工作室”,投入巨大精力对汤汤的作品进行全版权运营。
在孙建江的出谋划策下,童话节的第一个重要项目诞生——“奇思妙想·童心飞扬”全国小学生童话创作大赛,由汤汤出题,把全国喜欢童话的小朋友们聚集起来,最终选出的优秀作品再由浙少社出版。王小玲还记得,第一年大赛的征文活动就收到了4000多篇稿件。该活动目前已举办了九届,即便是2020~2022年,也未间断。
作为活动的创意发起人,孙建江一届不落地参与和见证了该活动。谈及感受,他用“喜欢”和“值得”来形容。他说,更难得的是,因为童话,武义县政府和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等多方实现良性互动,让童话成为整个武义县文化产业的有力抓手。他至今还记得,第一届童话创作大赛落幕后,时任武义县领导表示,不管怎么难,这个活动咬着牙也要办下去。
就这样,童话节不仅办起来了,还常做常新,每年都有“新花样”。除了面向小学生的童话创作大赛,还增设了面向青年童书作者的“温泉杯”短篇童话擂台赛奖,面向成熟创作者的蒋风儿童文学奖(其中一年评青年作家,一年评儿童文学理论贡献者)等。还和《儿童文学》杂志合作举办原创童话论坛等,链接起童话创作者、出版者、研究者、推广者等各环节的专业人士。
当“童话武义”走向世界
“童话武义”如今已成为武义县的系统工程,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一个区域文化品牌。自2020年启动“童话武义”研学之旅以来,武义已组织接待20多期来自湖南、福建、北京等地的童话专题研学活动。改编自汤汤童话的动画片《重返南霞》第一季将于今年暑期全网播出并致力海外发行。而武义作为浙江省30个重点外贸县之一,建有7个海外联络点,2023年外贸依存度高达81.72%,外贸企业依托“中国童话”IP,实现工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武义县童话办的核心能力是围绕汤汤童话做创意策划和版权运营,其他具体项目落地均由合作方来完成。对此,王小玲有着清晰的认识,“对于我们这样的县级市来说,日常能承接的流量是有限的,如果招徕投资太大的项目可能行不通。虽然我们不拒绝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但始终还是围绕童话这个引擎项目来做,至于最终能做成什么样子,靠机缘。”
对于孩子们来说,在这里可以沉浸式体验立体式阅读,写童话、讲童话、画童话、演童话、游童话。这一切跨界合作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比如和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合作的“研学浙江·童话武义专列”子栏目,提出“到汤汤童话之乡演童话剧”,4天4晚的研学项目中,孩子们白天体验当地文化特色,晚上排演童话剧。
在以汤汤童话为同心圆的产业链上,出版机构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浙少社儿童文学分社社长龚小萍介绍,从2016年汤汤童话创作工作室成立至今,浙少社已出版相关图书品种40余种,实现共计20个图书品种全球多国多语种授权,涉及英语、法语、蒙古语、西班牙语、日语和马来语6个语种,发行至11个国家。“汤汤作品全球推广及多语种推广”被列入2023年“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

童话无国界,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民族都能够通过童话诠释人类共同的真善美真谛。去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浙江省作家协会、浙少社及武义县政府联合举办“童心的世界 世界的童心——2023年中国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国际传播研讨会”。会上,以汤汤和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与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家、插画家、评论家、版代研讨交流,在探索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新路径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在今年4月举行的第九届童话大会暨儿童文学国际传播嘉年华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智库+童话武义”儿童文学国际传播基地联盟宣布组建。出版社和地方政府,正以童话之名,持续推进儿童文学的国际交流合作。